假如没有她,文森特·梵高还会是家喻户晓的艺术明星、光耀艺术史的大师级人物吗?

割耳、自杀、怀才不遇、英年早逝……尽管烙印在梵高生命历程中的这些关键词,个个戏剧张力拉满,可大众其实早已对他传奇的一生颇为熟悉。当讲究真实的纪录片聚焦梵高,还能翻出什么花头?难得的是,由法国艺术电视台电影频道联合奥赛博物馆制作的纪录片《梵高:大师之路》依然能另辟蹊径。

“她者”视角,便是该片为梵高题材影视作品带来的一种丰富。它将目光投向为梵高铺就大师之路的一位女性——梵高的弟媳、提奥之妻乔安娜。

这是梵高不为人知的另一条大师之路。52分钟的《梵高:大师之路》体量适中,通过来往信件、日记等元素的再解析和链接,引领大众再度挖掘梵高成为大师的奥秘,留意到艺术家及作品背后耐人寻味的接受史、传播史。梵高的艺术自有过人之处,其炫目大胆的色彩,带有生命力量的笔触,都意味着一种美学革新。也许正因艺术上的超前,致使他在所处的时代并不为人理解,饱受“近乎粗俗”“离经叛道”等质疑。假如没有乔安娜的坚持,梵高或将泯然于艺术史。

与其说这是一部关于梵高的纪录片,不如说这是一部关于乔安娜的纪录片,一部关于女性成长的纪录片。乔安娜在履行对提奥的承诺的过程中,也为自己的人生闯出了一条新路。

片中,乔安娜为推广梵高画作的“死磕”精神以及境界胆识令人动容,也令人钦佩。起初,当所有她能联系上的文化艺术领域人士对梵高画作均表现出不屑一顾时,乔安娜从梵高与丈夫十几年来的600多通书信中找到突破口。她坚信,以前所未有的、深刻的人性视角,能让人们看到梵高的天才,当书信与画作加以对照展示,人们的看法将会改变——书信中藏着的活生生的梵高其人,以及他对艺术的看法,正是读懂梵高画作的关键。此后,乔安娜找人为梵高立传,又曾花去十年时间细细整理这些信件。恶补文艺理论,自学艺术史,她还生生把自己倒逼成艺术专家,甚至成为了策展人。而对于艺术品经营策略,她也孜孜钻研:小心定价,选定非卖品,为梵高打开一定声名之后,执意将其作品“推送”给各国最有影响力的艺术机构。

1905年夏天,梵高去世15年后,他的455件画作汇聚在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促成梵高史上最大规模展览,主导者正是乔安娜。凭借这次展览,梵高可谓真正轰动世界。自此,各国艺术馆的大门向他敞开,不计其数的人们对其作品“上头”。而在此之前,乔安娜其实默默为梵高办过六次展览,只不过都反响平平。

这样的画风其实是鲜明的、独特的,甚或可能是有意为之的。从黑白画面中“跳”出的梵高画作,闪烁着绚烂得刺目的光彩,像极在画中将灵魂燃烧殆尽的梵高本人,也像极了心中涌动着执拗小火苗的乔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