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五月天,遇见5月刊

被誉为乍暖还寒的拍卖市场,2017年春拍又吹响了号角。除去书画、陶瓷、青铜器这些“国际化”的收藏大项外,各种高、精、尖的杂项也备受藏家青睐,对杂项收藏的深度挖掘已经是各大拍卖行的突围重点。

而杂项收藏向来是三五成群的小众圈子,把玩的往往是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小巧玩意,但只要细细揣摩就会发现,杂项的每一个门道,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生活美学,如同一座巨大的宝矿。可惜的是,杂项的众多门道,往往因收藏门槛高、群体小以及市场不成熟等多种原因在过去很长的时间内一直是收藏的冷门。

杂项不杂!5月刊专题我们就来摸摸杂项里的门道,帮助众位藏家行家找到一条收藏的线索和主题,把杂项玩出具有自我特色的收藏体系。

专题

杂项,深具潜力的宝库

◆细数细说杂项的那些项

在艺术收藏领域,人们习惯把那些小众、不容易归类的“小古玩”笼统地称为杂项。但当你稍微了解一下这一收藏领域时,你会惊讶发现,杂项的门类竟是如此之多,甚至到目前为止,似乎也没有人能准确地统计出杂项到底有多少子项。因为杂项一词本身的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加之杂项可以按使用功能、制作材质等不同方式划分,而项与项之间又往往相互交叉,宛如一棵百年老榕,盘根错节。但即便我们无法准确数出杂项的具体数目,只要掌握合理、科学的思维逻辑,归纳其中的门类,也并非难事。

◆观瞻

●东正,与织绣拍卖同成长

●银座,选择少而精的古董家具珍玩

●杂项行情的前世今生

◆杂家

●蒋念慈,小件木器玩出大乾坤

●黎旭,点砖成金

●无尽,以古玉收藏丰富人生

收藏,往往不在于贵和多。小而精且独具特色的小物件收藏如今日益成为收藏的一股清流。这也使得杂项收藏越来越多元,对于私人收藏来说,如果具备慧眼和卓见,也可以形成具有主题性的收藏体系。此篇我们将呈现三位藏家的故事,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平凡无奇的杂项小件中也玩出大乾坤。

更多看点

◆赏鉴

●“万历号”瓷器,一艘沉船的青花传奇

中国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海,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自汉代起由于船舶的承载量大又避免了陶瓷器等沉重易碎物品在陆路颠簸而造成破损等优势,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茶叶、丝绸、瓷器等商品大批量装上商船后经由海上通道运往世界各地。在这个商贸的过程中,船舶经过大海洗礼后有的顺利到达目的地赚取丰厚的利润,而有一小部分却未能够经得住惊涛骇浪或遭受劫掠永远沉睡于海底,“万历号”便是其中一艘沉睡于海底明代万历年(1573-1620年)间的沉船,其出水的诸多瓷器,更见证了一段中国瓷器外销的辉煌历史。

●胡小石致楚图南的一封信

这封信在楚图南家保存了六十多年,即使“文革”劫难,也冒风险将此信收藏。到底这封信给我们展示了胡小石和楚图南怎样的交往故事呢?又展现了胡小石怎样的一种心境?

详情:胡小石与楚图南的深厚情谊,从一封信说起

●修复,广式钟表的精妙再现

在故宫博物院珍藏的钟表中,出自广州的钟表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得益于独特的天时、地利、人和,广州钟表在清朝乾隆年间步入鼎盛,流传至今的可谓件件皆精品。观其外表,多变的造型、华美的装饰是广州钟表的突出特点,而从修复师手中,我们还可以窥探其内里在制作、设计上的精巧与奥妙。

◆人物

●李鸥甘为紫砂痴,谁解其中味

详情:李鸥甘为紫砂痴,谁解其中味|藏拍•人物

◆藏拍推荐

●陈天,亦佛亦魔的艺术修行者

详情:陈天,亦佛亦魔的艺术修行者|藏拍•人物

◆艺术之旅

●犹加敦半岛:玛雅文明的源头

一直以来对玛雅文明都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向往和崇敬。她如古埃及文明一般神秘,又似古罗马文明一样永恒,是人类历史上最为璀璨的文明之一。甚至在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玛雅人的文化及智慧也依然闪耀光辉,未被遗忘。不论是詹姆斯·卡梅隆的电影《阿凡达》中的蓝皮肤纳威人部落,还是玛雅历法中关于末世的预言,都渗透在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中。玛雅文明虽然神秘,却并不遥远。

◆艺术生活

●新媒体服装,构筑记忆的空间维度

跨界,无处不在。1989年出生的龚婷,在经济专业毕业后跨界到服装设计。她以衣裳作为表现手段,在生活中找到那些并不起眼的材料,把服装的面料和制作发挥到极致,同时结合新媒体艺术的光、色、影,探索人、衣、空间的或虚或实的多重关系。

◆专栏

●“天地一指”:罗清指头画说/朱万章

●跟COCOCHANEL学做自己生活的收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