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半导体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下行冲击。展望未来一年,越来越多机构和行业人士预测市场即将回暖。要说今年哪个领域最卷?那一定是电机驱动。

全球行业趋势显示,预计市场对电机驱动的运动控制系统的需求将显著增长。国际能源署(IEA)报告显示,工业用能占全球总能耗的37%,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4%,建筑和楼宇用能占全球总能耗的30%,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8%,能源消耗中的很大一部分与电机相关。据估算,约70%的工业电力用于为电机供电。在商业楼宇中,38%的电能消耗用于驱动电机。

而电机不止在工业中,在新能源汽车甚至消费电子等领域正得到更多的应用,从更好用的电吹风,到更舒适的电动汽车,无数新体验都是由电机创新所带来的。快速增长的电机驱动市场也对电子设计与芯片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高可靠性、更加全面的保护与诊断功能、智能化、灵活性等方面。

近期,一些芯片厂商都先后推出各类电机控制及驱动类产品,本文盘点了最近芯片巨头们的动向,以窥探整个电机驱动市场的发展。也许并不全面,如有补充还请多多指教。

德州仪器(TI)

TI在电机界是真正的扛把子,控制器、驱动器、信号链等产品都非常优秀。今年,电机控制器王者C2000升级推出了TMS320F28P650DK,具有2个C28x+CLACPU、1.28MB闪存、16位ADC、HRPWM、EtherCAT、CAN-FD、AES和、锁步功能的C200032位MCU。P系列的命名,也意味着C2000更强调其高性能的特点,在白皮书里更是直接写出了提供相当于1000MHzArmCortex-M7的实时信号链性能。

另外,TI今年也推出了采用CortexM0+的MSPM0,低功耗、低成本。

此外,包括各类栅极驱动器,带传感器的电机驱动器等产品也都是应有尽有。

今年看到有两个比较有意思的产品,一个是用于超声波镜头清洗的可配置DSPULC1001,具有电流和电压检测及PWM输出,专用于基于压电效应的镜头清洗系统。ULC1001和DRV29xx共同创建超声波镜头清洗系统。


另外一个则是为Dot公司推出的DotPad盲人阅读器提供电机驱动。盲文平板电脑并非新事物,但DotPad将这个想法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它拥有一个由2400个点组成的30×10单元格的大面积区域,这些单元格实时变化以反映来自配对iPad或iPhone的图像。还有一个带有20×1单元格的较小区域。TI的电机驱动可以执行这些点位上的微型装置,从而将凸起构建成具象可触摸的图形。


亚德诺半导体(ADI)


今年,ADI一直在宣传其应用于电机的预测性维护解决方案。很早以前,ADI就看到电机预测性维护的市场潜力,2018年开始陆续收购包括OtoSense以及TestMotors在内的预测性维护软件和平台供应商,并通过ADI的整合,将不同的产品整合为一个完整的智能电机传感器解决方案(SmartMotorSenor,SMS)。

该方案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硬件平台,内部集成了ADI的振动和温度传感器,以及信号链等产品,负责收集电机的运行状态。其次,是ADI开发的一套预测性维护算法,目前支持包括转子、定子、轴承、平衡度、冷却系统、支撑脚松动等等故障算法,这些算法已经部署到了云端,与边缘的数据连接通过安全MQTT进行,并支持OTA更新。另外则是一套运行于手机或电脑端的HMI,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健康指数,并提供运维指导。同时,为了与智能工厂的平台相融合,ADI也开放了API接口。

微芯(Microchip)

Microchip日前推出了AVREB系列微控制器,以降低BLDC应用中的噪声、振动和系统恶劣性的影响。从历史上看,实现这些优势需要复杂的控制算法和波形,而这超出了成本优化控制器的能力范围,但是Microchip利用AVREB强大的核心独立外设(CIP)与强大而高效的AVRCPU内核相结合,创建了一个能够驱动高精度系统、优化系统性能并降低BOM成本的8位MCU系列。

笔者非常喜欢Microchip的电机控制解决方案,其PIC/AVR/SAM微控制器和dsPIC数字信号控制器(DSC)可以实现高级的电机控制功能,且非常的高效并且成本不高。更重要的是Microchip围绕电机打造了非常丰富的生态系统,Arduino只是其中之一,另外还包括开发套件,软件开发、评估和模拟仿真,以及各种应用手册和培训教程。另外,广泛的合作伙伴网络和代理,以及在线论坛答疑等等都是该公司的特色。


如图所示,除了主芯片之外,Microchip还包括单芯片电机驱动、门极驱动等丰富的产品,以应对不同的电机种类。

意法半导体(ST)

意法半导体在MCU和功率器件领域是绝对王者,如果说Microchip的成长算一个励志故事,笔者认为,意法半导体在MCU领域成长的故事已经成为了一个神话。


如图所示,应对不同种类的电机,意法半导体都有相应的处理器产品。

STM32的生态系统已经无需多言了,各种电机开发相关内容都可以随便从网上找到,只有想不到,没有找不到。今年ST推出了宇宙级性价比Cortex-M0+的STM32C0,其口号就是激进地替代8位MCU,十分推荐在低成本电机控制内使用。另外,则是推出高性能,采用Cortex-M33内核的STM32H5,可以在很多场景作为H7的平替,同时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最近,意法半导体一直在推广其Zest软件算法,这是一种通用解决方案,可为任何类型的永磁同步电机提供零速最佳无传感器控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STM32ZeST算法与新的高灵敏度观察器(HSO)算法无缝运行,以无传感器模式控制电机。作为嵌入式软件解决方案,STM32微控制器中不需要额外的硬件或特殊外设。

今年,意法半导体在STM32峰会上也介绍了利用STM32的AI技术,实现电机驱动优化的示例,相信AI也将成为未来电机控制的热点话题。

另外意法半导体出名的产品系列就是其STSPIN。意法半导体近日发布了STSPIN9系列大电流电机驱动芯片,先期推出两款产品,应用定位高端工业设备、家电和专业设备。

其中4.5ASTSPIN948和5.0ASTSPIN958集成PWM控制逻辑电路和58V功率级,以及系统保护功能和两个电流检测运放,适合驱动直流有刷电机和双极步进电机。


意法半导体车规级电机控制产品,主要是通过其SPC532位Power架构的MCU。

瑞萨(Renasas)

瑞萨是MCU一哥,日系半导体老大。随着它收购了几家欧美公司之后,公司越来越面向全球化。

今年五月,瑞萨向电机控制应用领域发布三个全新MCU产品群,其中超过35种来自于RX和RA家族的新产品。这些新款MCU扩充了瑞萨包括多种MCU与MPU、模拟和电源解决方案、传感器、通信设备、信号调节器等的卓越电机控制产品组合。

瑞萨推出两款基于ArmCortex-M的RA家族的全新MCU产品群。其中,RA4T1产品群可提供100MHz性能,以及高达256KB的闪存和40KB的SRAM;全新RA6T3产品群工作频率为200MHz,同时提供256KB的闪存和40KB的SRAM。两个全新产品群均以电机控制应用为目标应用,具备一系列卓越特性与功能,包括用于加速的三角函数单元(TFU)、带有集成PGA的先进ADC,以及包括CANFD在内的多种通信接口选择。瑞萨灵活配置软件包(FSP)均可支持这些新产品,可轻松移植其它RA产品的设计。

此外,瑞萨还推出RX产品家族的全新RX26T产品群,其工作频率为120MHz,具有高达512KB的闪存和64KB的SRAM。它们不仅可支持5V电源,提供高抗噪能力和控制精度,而且还能够提供TFU、片上定时和中断控制功能。使用热门产品RX24TMCU的用户,可轻松将其设计扩展至全新的RX26T产品,以充分发挥现有设计软件的优势,同时实现性能与控制效率的双重提升。


通过MCU、模拟和电源器件以及更广泛的开发套件和软件甚至系统级方案。

而针对车用市场,瑞萨发布了新的路线图。


未来车用电机控制除了RL78和RH850之外,R-CAR也将有32位MCU来执行一些复杂的电机控制。

英飞凌(Infineon)

英飞凌主要的电机控制和驱动产品是iMOTION系列,由iMOTION控制器、iMOTION驱动器和iMOTIONIPM(智能功率模块)组成。

借助英飞凌在功率和MCU领域的多重优势,英飞凌在家电等市场构建起了自己独特的护城河。

最近几年,英飞凌推出了MOTIX系列嵌入式电源IC,将栅极驱动器、微控制器、通信接口和电源集成在单个芯片上,从而实现最小的片上系统解决方案。


恩智浦(NXP)

恩智浦的电机控制类产品历史非常之悠久,包括了S08,KV,KE,以及DSC等非常丰富的产品线,广泛应用于家电等市场中。


另外,恩智浦推出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C-line系列产品,在本地化的供应链体系中,提供出色的产品质量,首款产品为C9KEA,采用低功耗ArmCortex-M0+内核和8-128KB嵌入式闪存。


写在最后

电机控制与驱动技术是当代工业和汽车自动化、智能化的核心技术之一,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改善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电机控制与驱动技术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对于电机控制技术而言,作为电机驱动系统的核心,它直接影响到电机的运行效率、性能和稳定性。

通过各家厂商的产品,我们清楚地看到,数字化控制技术、矢量控制技术以及智能控制技术是控制器发展的重点方向。

电机驱动技术是实现电机运行的关键环节,它与电机控制技术紧密相关,随着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的广泛引入,更复杂的电路拓扑结构以及先进的调制策略,使电机驱动也要有相应的创新与其匹配。动态宽调速范围、多电平驱动、智能化驱动等也给电机驱动带来了新机遇。

总而言之,在高集成度、高精度、高可靠性和易于实现的复杂控制算法等要求下,电机控制和驱动芯片供应商正在进行着不断的创新。